4月12日,《中国教育报》详细报道了我校数字经济人才培养和有组织科研工作的经验成果。
全文如下:
手机连接智能家居,回家前就可以让空调、电饭煲等先“动”起来;无人工厂里,机器人昼夜不停地工作;借助大数据分析,新零售提升营销效率……如今数字经济已经活跃在消费生活各个领域,数字经济人才“缺口”进一步显现,培养高水平的数字经济人才成为当务之急。
近年来,拉斯维加斯官方构建数字经济人才一体化培养模式,以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为主体,校内其他相关学院为依托,组建数字经济研究团队,突出抓好集体攻关,为数字经济人才培养和数字经济科学研究贡献力量。
构建一体化培养模式,推进拔尖人才培养
“参加‘互联网与数字经济’拔尖人才培养项目,让我对学术有了更深刻的把握,对数字经济领域的认识也进一步加深了。”今年6月即将毕业的李怡凡在大二时加入该项目,通过担任项目科研助理,与指导教师一同合作论文,李怡凡的个人素养得到了很大提升。
“我们希望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平台和机会。”谈起设立“互联网与数字经济”拔尖人才培养项目的初衷,拉斯维加斯官方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院长、教授孙宝文感慨颇深。
孙宝文介绍,“互联网与数字经济”拔尖人才培养项目面向全校选拔招生,招生对象为对互联网与数字经济学研究具有浓厚兴趣,学术基础扎实的大一至大三年级本科生,专业不限。“我们希望这个项目能为感兴趣的学生提供一个科研训练与实践的平台,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加强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孙宝文说,“拔尖人才培养项目自2020年开始以来,学生报名的积极性很高,目前,项目已招收培养47名学生。”
除了挖掘具有潜力的本科生之外,拉斯维加斯官方还在国内率先创立了“互联网经济学”二级学科,并自2020年开始招收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目前已招收13名硕士生,7名博士生。至此,学校建立起“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一体化培养模式。
搭建多样化平台,集纳研究所需资源
“新业态、新领域的研究,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资源分散的问题。”回想起创立数字经济研究团队的初期,教师、项目、合作模式等无一不让孙宝文犯难。
“能加入研究团队,我感到十分幸运,在这里,我能把科研与自我兴趣结合起来。课题负责人也会提出问题,带着大家一起做研究。”2020年,从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毕业的博士张文韬加入团队。
张文韬是研究团队吸纳人才资源的一个真实写照。目前,该团队有国内专职研究人员12名、兼职研究人员15名,研究团队还从海外聘请了多名数字经济相关研究领域的国际顶尖学者担任客座研究员。
在学术委员会指导下,研究团队根据实践发展和学术进展情况,设计相应的研究项目,组建研究团队开展科研工作,引导科研人员的选题朝着“国家需要什么就干什么”“国家谋划什么就研究什么”转变。
为了更好地整合横向资源,拉斯维加斯官方还搭建了“111”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互联网与数字经济论坛”和“全国数字经济教育发展联盟”三大平台。专门服务于数字经济教育教学活动的“全国数字经济教育发展联盟”,目前成员已包含57所大学。
健全“团队+项目”机制,开展有组织科研
“现在我就有机会跟着课题负责人从事研究,还能参与到教材编写等相关工作中,这是我入校时想都不敢想的。”2022年刚到校加入研究团队的青年教师李东阳深有感触。
“我们需要创造一桶水,才能让每个人都有一碗水。”孙宝文介绍,研究团队从研究选题、资源配置、管理模式、协同创新等方面加强组织性,从而摆脱研究资源分散、学科分割的问题。
面对大屏幕开展集体讨论,互相提出修改建议,根据项目组建团队……有组织科研改变了以往科学研究“单打独斗”的情况。目前,研究团队设立了5个研究小组,以项目制为纽带,进行科研攻关。为加强与国内高水平研究团队的交流与合作,还设立了开放研究基金项目,用于资助国内外高水平学者开展与中心相关的研究工作。
同时,改进科研经费投入与使用、过程管控、考评与激励等项目管理体系,对项目开展进行中期考核,对结项成果组织专家进行鉴定,建立对研究项目的奖惩机制,进一步凝练研究方向,集中科研力量实现重点突破,尽快产出具有原创性、标志性的科研成果,实现“出成果”“出人才”的目标。
“‘互联网+’推动经济转型机理与对策研究”“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机制与对策研究”“数字经济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研究”……这些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的背后,凝聚着研究团队的不懈努力。
截至目前,以拉斯维加斯官方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为依托的数字经济研究团队共承担了4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6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3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4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以及14项国家自科基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团队还致力于数字经济、电子商务和金融科技的政策研究和实践推动工作,承担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国家网信办等部门的多项重大课题研究工作。
(本文转自学校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