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科教学工程 >> 教学名师 >> 正文

名师论道|许飞琼:学生成就了我的成长

发布日期:2023-11-15    作者:教学咨询科         点击:

学生成就了我的成长

三十八年前的1985年7月,大学毕业的我被分配到高校从事教学工作。记得拿到工作分配报到证时,我哭了,因之前从来没有想到过自己要当“教师”。然而,工作岗位是国家计划分配,不得不服从。

仿佛是命运的刻意安排,当我第一次走上讲台时,教室里一百多名学生同时起立并齐声喊着“老师好”。面对绝大部分年龄只比我小二三岁、甚至个别年龄还比我大的学生,一瞬间,我只觉得内心激动无比,之前对被分配做教师的无奈已荡然无存,只感觉当老师真好!也就是从那一刻起,我爱上了教学。

但最初的教学并非易事,因除了在学校做学生时听过授课老师讲课,自己没有接受过任何的职业培训。入职的第一学期我被安排教不同专业两个大班的统计学课程。

在20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中国的统计学还是一门有争议的学科,在统计学框架里,存在数理统计学与社会经济统计学之分,并分别隶属于数学学科与经济学科。但八十年代后期,中国统计学理论界冲破了历史上设置的思想理论禁区,在相互冲突和相互融合中促成了中国统计思想在新时期的变革而建立起包括数理统计学与社会经济统计学在内的现代“大统计学”概念(其思想内核是:统计学既不是数学、也不是经济学,而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且在不尽相同的应用领域,存在方法论上的差异)。可这对于一个学生时代主要接受社会经济统计学教育的毕业生,在专业学习、教学资料都非常欠缺的年代,要将新的“大统计学”理论与方法及时、正确地传授给自己的学生又谈何容易。但既然职业被安排为教师,就必须谨记“学高才能为师,身正方能为范”。

为了当好自己学生的老师,我给自己订了一个没有休息日的工作与学习计划。“学习(包括每周安排2-3次听各种专业教师授课、讲座)、调研、备课、上课”便成了我工作与生活的全部内容;“宿舍-图书馆-教室-食堂-宿舍”也就成了我全部工作与生活的路线图。一学期下来,我将现代统计学的概念体系、调查方法体系、指标体系、分析方法体系等理论与实务知识,采用“现学现卖”的方式传授给了我的学生。没想到的是,学期结束,两个班的学生及统计教研室的全体教师对我的统计学课程教学评价竟然全是优。

在接下来的教学生涯里,我的教学任务每学期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因专业细分,除了之前的统计学课程教学外,我还主讲过农业统计、工业统计、社会经济调查、抽样调查等课程,学生与同事对我的课程教学效果评价,同样全部是优。

随着1985年9月,保险学专业在武汉大学、南开大学、拉斯维加斯官方等高校的设立,有关保险方面的课程也被安排在我的教学工作之中,并随着之后的专业建设及教学工作需要,与统计学相关课程一样,保险学的若干相关课程也成了我的主讲课程。

保险学是应用性很强的专业,没有实践是很难教好相关课程的。为了教好这一专业课程,我利用寒暑假及其他空余时间开始到保险公司实习、调研并收集撰写各种案例。功夫不负有心人,1989年9月,我与另一教师合作,在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我国第一部《保险案例分析》著作,该著作不仅为我的保险专业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法提供了范式,也成为了当时有保险专业的兄弟院校教学参考书及保险行业员工培训的专用教材。为进一步提升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1990年我还专门到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武汉市分公司武昌支公司计划财务处工作了一年。

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1991-1999年期间,我在教学工作之余通过多种方式调查与科研,与人合著出版有《保险企业会计与审计》《实用统计学》《新编保险案例分析》《统计学》《各国保险公司管理与运作》(获第十届中国图书奖)《国民经济统计学》《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总览》《中华慈善事业》等著作,独著出版《保险会计与财务管理》《灾害统计学》(获全国第四届统计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此外,在专业报刊杂志上独立发表统计、保险、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学术文章48篇(其中多篇文章被转载或获奖)。这些因多年教学、调研形成的学术成果又为我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增进学生对前沿理论问题的理解与思考提供了有力支撑。

进入本世纪后,因工作需要,我由武汉大学调来北京,先后在中国人民大学、拉斯维加斯官方执教。虽然之前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的积攒,奠定了我在新的工作岗位能较顺利发展的基础,但在新时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时期,学生的社会经历、学习背景、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因此,作为高校教师的专业理论与教学方法便应有更高的站位。为此,我一方面利用空余时间报相关专业理论学习培训班,以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并恰当地运用到教学工作中;另一方面,我更注重到业界、政府部门、兄弟院校进行调研与学习,并承担国家、部委与企业的专题研究课题。同时,在教学理念与方法上,更加坚定“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改革。例如,进一步提炼主讲课程的核心教学目标、精心编写课程教学内容、压缩课堂讲授时间、建立课外保险模拟法庭;除了习惯性的案例教学外,开展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堂质疑讨论式教学,引导学生课外通过国情考察、社会观察、调查研究、学习体验等形式多学勤思,不断深化学生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所需文化素养与专业技能提升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正因为比较正确地将教学理念、理论创新与实践训练进行有效结合,在本世纪过去的二十多年里,我主讲的保险学概论、保险统计、财产保险、保险会计与财务管理、保险法、责任保险、风险管理、财产保险研究、保险理论前沿问题研究、保险理论与实务研究等专业课程都得到了在校师生的好评,并获得了所在学校“优秀教师”、“教学标兵”“有突出贡献的教师”、“金园丁”及“北京市高校教学名师”等称号。其中,主讲的“保险学概论”课程被评为首批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与此同时,还在中国金融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等多家出版社独著或主编出版了《财产保险案例分析》(2004)、《保险会计》(2005)、《责任保险》(2007)、《财产保险》(2010/2015/2020,获国家级精品教材奖)、《财产保险理论与实务》(2018/2023)、《保险学概论》(2019,获北京市优质教材奖)《保险学概论学习手册》(2020)、《经典保险案例分析100例》(2020)、《财产保险与案例分析》(2022)、《责任保险与案例分析》(2023)等专业教材,并在专业核心期刊独立发表学术文章40多篇及在其他报刊杂志独立发表学术文章近80篇。

当然,除了学习、教学、科研与实践,乐于指导、帮助学生也是我的工作常态。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加班指导,对精神有困惑的学生提供多方安慰,有出国留学、夏令营、保研愿望的学生提供咨询并积极推荐,对生活困难的学生给予相应的经济帮助,等等。也许是对学生存有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一点品性,许多学生私下不叫我老师而称我为“许妈妈”。

有同事曾经问我,为什么学生非常喜欢我的课堂,我说可能是我喜欢教学、喜欢与学生在一起……事实上,那个毕业之初并不喜欢当老师的人,之所以教师成为终身职业并深受学生喜爱,并不是我这个老师有多棒,而是一路走来,有学生求知与爱的陪伴。因此,是学生成就了我的成长,我终身感谢我的学生!

名师简介

许飞琼,保险学院教授,北京市教学名师。38年来长期奋斗在高校教学第一线,曾担任多届本科班班主任及历年本科生的指导教师。主讲过统计学、保险学及社会保障专业方面的专业课程16门,本科教学工作量每学年均在200课时以上,教学效果优秀。曾获过高校优秀教师、优秀导师、教学标兵等称号。独立出版学术著作、教材15部,合著或参编相关著作与教材2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170多篇。主持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及其他省部级项目近20项。曾获得全国统计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图书奖、国家级精品教材奖、首批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奖、北京市优质教材奖、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中国保险学会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奖励十多项。相关学术应用研究曾两次获得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并被相关行业制定政策作为参考。

撰稿人:许飞琼,审稿:张艳萍,审核:林光彬